题图图说:陈佳华(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援藏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对西藏神往已久,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务部助理研究员陈佳华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以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的身份踏上这片神秘的高原净土。
在上海,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着优化完善医疗流程与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协调院内各项医疗工作开展。到了日喀则,实际工作远超他的预期。除了开展日常医疗质控外,他还需负责推进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医院等级评审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
三甲医院五大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协同运作,大幅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去年7月底,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第一个阶段性工作就是准备“创伤中心”建设情况的现场评审。8月开始,陈佳华和医务科的同事就坚持每天下临床,和创伤中心的秘书、干事密切联系,对接各项迎评材料的准备情况,组织沟通会将相关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全力以赴,做到迎评工作每日盘点、每周总结。8月31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专家组对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高级创伤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审。经过专家组现场评估,医院高分通过国家级认证,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中心”称号,成为西藏地市医院首家“高级创伤中心”医院,这也标志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和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提质增效跃上新台阶。
创伤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不只停留在迎评层面,而是切实发挥了救治功效。今年1月7日,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医疗救助应急预案,全力投入到伤员救治工作中。救治中,每一位患者对应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及两名志愿者全流程保障医疗救助,切实打通生命救治绿色通道。这也体现出创伤中心建设中优化创伤病人救治流程的现实意义,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互动。
据陈佳华观察,在中央和各省市的持续帮扶下,高原的各项医疗硬件和资源已有明显改善,而当地藏族同胞的健康观念亟待转变。
“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绝大部分是急诊收治的病例,很多病人来医院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比较复杂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治疗及预后。”陈佳华心疼地说,“在平时的义诊、下乡活动中,我们特意增加了健康科普的比重,让大家养成‘有病及时医’的健康习惯。”
回望在日喀则经历的夜晚,缺氧、失眠、想家……但陈佳华并不后悔。“援藏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我们带来了上海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收获了对生命的全新认知,对自身职业的崇高信仰,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启远网配资-怎么加杠杆买股票-配资优选-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在线客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